宜陽縣人民政府
關于印發宜陽縣肉牛奶牛產業發展
實施方案的通知
宜政〔2022〕20號
各鄉鎮人民政府,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,各有關單位:
《宜陽縣肉牛奶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》已經縣政府研究同意,現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遵照執行。
2022年9月27日
宜陽縣肉牛奶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
根據《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肉牛奶牛產業發展行動計劃》(豫政辦〔2022〕31號)和《洛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支持牛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》(洛政〔2022〕44號)精神,按照省市發展肉牛奶牛產業決策部署,為加快我縣肉牛奶牛產業高質量發展,推動鄉村產業振興,促進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,結合我縣實際,制定本實施方案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
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,充分利用我縣荒山草坡面積大、農作物秸稈豐富的資源優勢,將發展肉牛奶牛產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,加快推進生產方式轉型升級,大力推進布局區域化、生產標準化、經營規?;?、發展產業化、產品綠色化,著力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,將我縣打造成為全省重要的肉牛奶牛生產基地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(二)基本原則
——堅持農牧循環。大力推進農作物秸稈過腹轉化增值和養殖糞污就近還田利用,促進變廢為寶、種養結合、循環發展。
——堅持規模養殖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,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,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、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,培育一批養牛大鎮,夯實產業基礎。
——堅持龍頭帶動。深化以大帶小協同發展機制,推行“戶繁、企育、龍頭帶動”“規模養殖、集群發展”等產業模式,培育壯大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,提升發展活力。
——堅持鏈式發展。圍繞牛源奶源不足、上下游連接不緊等發展短板,不斷延鏈補鏈強鏈,促進種養加銷一體化,實現產業鏈、價值鏈、供應鏈三鏈同構、融合發展。
——堅持聯農帶農。千方百計讓農民參與到肉牛奶牛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、全鏈條,把就業崗位和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域、留給農民,優先幫帶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。
(三)發展目標
確保到2025年,全縣肉牛奶牛飼養量達到10萬頭以上,奶類產量達到5000噸,肉牛奶牛一產產值達到7億元,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0億元。培育飼養量1萬頭以上的示范鄉鎮4個,500頭以上示范村40個,培育存欄肉?;A母牛10頭以上的示范戶(家庭農場)400戶(個)。
二、重點工作任務
(一)實施秸稈飼料化行動
1.工作目標:大力發展優質飼草種植,積極申報糧改飼試點項目,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支持;完善秸稈飼料化利用專業收儲運體系,申報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,爭取上級秸稈飼料化利用專項資金支持,加大對秸稈利用的打捆機、青貯機等秸稈收貯設備的補貼力度。到2025年全縣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30%以上。
2.政策支持:對新增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苜蓿種植基地,每畝一次性補貼不高于800元;積極實施“糧改飼”試點項目,對收貯全株青貯玉米優質飼草的經營主體,按照每噸不高于6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;鼓勵大型規模養殖場流轉自用飼料基地,對青貯玉米(全株青貯)、苜蓿等牧草種植達到100畝以上500畝以下的自用養殖場(戶),每畝給予200元補貼;對新增100畝以上雜交構樹種植基地,每畝一次性補貼800元;對收貯1000噸以上秸稈黃貯飼草的養殖場(戶),按照每噸1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補貼;對新購置農機具的(鍘草機、飼草收獲機、打捆機、摟草機、揉絲機、飼料粉碎機、顆粒飼料機、混合飼料攪拌機、飼喂拋料車等),憑正式票據按照相關規定給予獎補。
3.責任單位:縣農業農村局、鄉村振興局、財政局,有關鄉鎮人民政府。
(二)實施良種繁育行動
1.工作目標:在全縣配套建設人工授精站點,主要建在肉牛集中區域;全面推廣培優品種,肉牛以西門塔爾、夏洛萊為主。到2022年底提升改造3個人工授精站點,到2023年底提升改造6個人工授精站點,到2025年底在全縣配套建設15個人工授精站點。
2.政策支持:對達標鄉鎮的改良站點經驗收后,每個站點給予1萬元物化形式補貼。
3.責任單位:縣農業農村局、鄉村振興局、科工局、財政局,有關鄉鎮人民政府。
(三)實施規模養殖提升行動
1.工作目標:(1)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,擴大養殖規模;推廣“村集體建場、經營主體租賃”的發展模式,由鄉鎮政府利用銜接資金,組織新建一批符合環保要求的肉牛養殖場,引導農村散養戶“退村入場”。到2022年新建肉牛(奶牛)養殖場4個;到2023年新建肉牛(奶牛)養殖場6個;到2025年累計新建肉牛(奶牛)養殖場20個。(2)盤活閑置牛場,督促利用銜接資金建設的肉牛養殖場達到滿欄;盤活利用財政資金建設的閑置肉牛養殖場。到2022年底肉牛畜位利用率達40%以上,到2023年肉牛畜位利用率達100%。
2.政策支持:(1)對新建標準化畜位肉牛500個以上、奶牛300個以上的養殖場,分別按照每個畜位不高于1000元、不高于2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,單場補貼不高于2000萬元;對新建畜位100個以上500個以下的肉牛規模養殖場(家庭農場),且存欄量達新建畜位50%以上,按照每個畜位不高于1000元的標準給予獎補。(2)推行“村集體建場、經營主體租賃”等發展模式,形成的資產歸村集體所有。(3)對脫貧攻堅期內利用財政資金建設的閑置牛場,存欄量達50%,在享受投保肉?;A母牛補貼的基礎上每頭增加200元補貼。
3.責任單位:縣農業農村局、鄉村振興局、財政局、自然資源局,有關鄉鎮人民政府。
(四)實施示范創建行動
1.工作目標:到2022年底全縣創建肉牛飼養量達5000頭以上鄉鎮2個、肉牛養殖示范村10個、肉牛養殖示范戶(家庭農場)100個;到2023年底全縣累計創建肉牛飼養量達10000頭以上鄉鎮2個、肉牛養殖示范村20個、肉牛養殖示范戶(家庭農場)200個;到2025年累計創建肉牛飼養量達10000頭以上示范鄉鎮4個、肉牛養殖示范村40個、肉牛養殖示范戶(家庭農場)400個。
2.政策支持:對創建達標的示范鄉鎮給予不高于20萬元資金獎勵,主要用于支持鄉鎮肉牛奶牛產業發展及相關基礎設施設備;達標示范村每個給予不高于5萬元資金獎勵,主要用于支持該村肉牛奶牛產業發展及相關基礎設施設備;示范戶每個給予不高于2萬元資金獎勵,用于改善設施、設備。對新建畜位20個以上100個以下的肉牛養殖場(家庭農場、示范戶),存欄量達新建畜位50%以上,且有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糞污處理設施,按照每個畜位不高于1000元的標準給予獎補。
3.責任單位:縣農業農村局、鄉村振興局,有關鄉鎮人民政府。
(五)實施母牛擴群倍增行動
1.工作目標:到2022年底牛飼養量達7萬頭以上,2023年底牛飼養量達8萬頭以上,2025年底牛飼養量達10萬頭以上;到2025年肉牛、奶牛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35%、80%。
2.政策支持:(1)對符合省市文件要求的肉?;A母牛經營主體,按照每年每頭投?;A母牛(18月齡以上)不高于1000元標準給予補貼;(2)對脫貧戶(含監測對象)購買飼養基礎母牛(18月齡以上)的每頭補貼5000元,每戶最高不超10000元。有養殖能力(有勞動能力、牛舍、飼料儲藏室)的脫貧戶(含監測對象)可自行購買飼養;對無養殖能力的可采用托養、代養或入股模式,委托有實力信譽好的經營主體進行養殖,但必須有村委、鄉鎮政府參與,與托管的養殖主體簽訂收益協議。
3.責任單位:縣農村農業局、鄉村振興局,有關鄉鎮人民政府。
(六)實施屠宰加工增效行動
1.工作目標:建設年屠宰能力萬頭以上屠宰廠1個,發展精深加工,優化升級產品結構,健全養殖、交易、屠宰、加工、銷售、倉儲、物流全鏈條產業服務,增加牛肉產品附加值,提高市場競爭力。
2.政策支持:利用銜接資金和金融政策支持資金。
3.責任單位:縣農業農村局、鄉村振興局、財政局,韓城鎮人民政府。
(七)實施龍頭企業培優行動
1.工作目標:積極創建一批以肉牛為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,擇優申報現代農業產業園、優勢特色產業聯合體項目,增強產業發展活力。
2.政策支持:(1)對成功創建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龍頭企業的,分別給予50萬元、20萬元、5萬元的獎補。(2)成功創建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,分別給予20萬元、10萬元、3萬元的獎補。(3)成功創建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家庭農場,分別給予10萬元、5萬元、3萬元的獎補。以上獎補,上級政府有獎勵的,高于此標準按上級政策執行,低于此標準的,按此標準配套補齊,不重復獎補。
3.責任單位:縣農業農村局、鄉村振興局、科工局、市場監管局、財政局,有關鄉鎮人民政府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組織領導保障。成立由縣委副書記、縣長任組長,主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的肉牛奶牛產業發展工作專班,負責統籌協調農業農村、科工、財政、自然資源、鄉村振興等部門,形成工作合力。各鄉鎮要將肉牛奶牛產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,納入鄉村振興考核范圍,加大資金投入,實行項目化管理,確保高質量完成發展任務。
(二)財政支持保障。農業生產發展、動物防疫補助等涉農資金,向肉牛奶牛產業發展傾斜;充分發揮500萬元的財政支持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基金作用,創新政銀擔合作模式,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貸款投放規模,提高放貸積極性。推廣新型“政銀擔保投”聯動支農機制,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支持肉牛奶牛產業發展。
縣財政統籌設立1000萬元專項政府風險補償基金,合作銀行按照基金出資額放大10倍給予信貸支持,重點扶持農戶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產業特色客群等方面??h農業農村、鄉村振興等部門要積極幫助、推薦肉牛奶牛養殖企業申報有關項目和銀行貸款,爭取多方資金支持。各鄉鎮要積極引導群眾通過“惠農e貸”發展肉牛奶牛養殖產業,對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申請貸款用于發展肉牛奶牛養殖的,按照不高于2%給予貼息支持。
(三)金融支持保障。按照《洛陽市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實施方案》(洛農領〔2021〕21號)精神,加大農戶信用貸款投放。
1.鼓勵銀行機構圍繞肉牛奶牛產業發展開發30萬元以下的純信用貸款產品,支持農戶、致富帶頭人、鄉賢等運用小額信貸、“惠農e貸”、“農戶貸”發展肉牛奶牛養殖。
2.落實政策性養殖業保險,奶牛每頭保額10000元,保費400元,中央承擔50%、省級25%、縣級承擔5%、農戶承擔20%;肉?;A母牛每頭保額8000元,總保費320元,省級承擔25%、縣級承擔45%、農戶承擔30%。鼓勵將育肥牛、犢牛納入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范圍,對符合獎補政策的,財政部門通過以獎代補政策予以支持。
3.鼓勵銀行機構圍繞支持涉牧小微企業(含個體工商戶、小微企業主)、鄉賢創業、新型農村經濟組織開展規?;a經營,開發30萬元—300萬元的農村生產經營貸款,實施無還本續貸政策。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圈舍和活體抵押、應收賬款質押、保單貸款等信貸業務,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利率,切實降低肉牛奶牛產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。鄉鎮政府要積極配合金融機構做好圈舍和活體等抵押登記、貸前調查和貸后風險管控工作,有效緩解涉農貸款抵質押不足問題。
4.加強對肉牛奶牛優質企業挖掘梳理,制定風投創投基金投資引導目錄,適時組織投融資、資本招商、投貸聯動對接活動。鼓勵現代農業基金、農業綜合開發股權投資基金等涉農引導基金,聚焦肉牛奶牛產業鏈上下游開展產業布局和延鏈、補鏈型股權投資及產業并購,壯大龍頭企業,帶動肉牛奶牛產業發展。
(四)用地支持保障。各鄉鎮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及詳細規劃時,要明確肉牛奶牛產業發展空間布局、用地規模和用地結構,引導肉牛奶牛產業屠宰、加工項目在縣域內統籌布局,向產業園區集聚。養殖場戶需要養殖用地時,經鄉鎮政府批準、縣國土資源部門備案,可利用一般耕地、未利用地及低效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建設肉牛奶牛養殖設施。
(五)監督管理保障。項目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項目的日常監督管理,及時組織項目驗收,對涉及集體經濟的項目,鄉鎮和村委要全程參與,驗收結果由鄉鎮和村委會主要領導簽字,確保項目資金的安全,并將驗收及評價結果報市級主管部門。財政部門要加強資金監管,適時開展重點績效評價。發現問題要限時整改,整改不到位或不能實現年度績效目標的,取消或減少項目分配資金,確保財政資金投向精準有效。
附件:示范鄉鎮、村、戶創建標準
附 件
示范鄉鎮、村、戶創建標準
一、示范鄉鎮
到2025年肉牛飼養量達到10000頭以上,基礎母牛占比達到50%以上;有存欄基礎母牛250頭以上的繁育場1個,或年出欄肉牛50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場1個。達到環保要求,并規范運行。
二、示范村
肉牛存欄量達到500頭以上;基礎母牛10頭以上養殖場戶
達到10戶以上;村容整潔,養殖場地符合環保要求,規范運行。
三、示范戶
優良基礎母牛10頭以上,有規范的養殖圈舍,有環保設施。
四、名詞解釋
1.基礎母牛:指具備繁殖能力的成年母牛(原則上應達到18月齡以上),不包括后備母牛。
2.新型經營主體:指家庭農場、農民養殖合作社、養殖企業(公司)。
3.家庭農場:具備工商注冊家庭農場營業執照,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,有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土地流轉面積,具備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,有肉牛畜位100個以上,肉?;A母牛存欄10頭以上,有與養殖規模相匹配的環保設施。